“奮斗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同樣,奮斗的青春才是無悔的青春。
2008年,他從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92823部隊退役,進入公司成為一名起重工,參加工作后,沒有一點起重專業技能基礎的他,認真學習,苦練本領,通過自己不斷的努力,在短短一年內即成為了車間的骨干,第三年便擔任班組長一職,成為公司當時最年輕的班組長。擔任班組長之后,他保持勤學上進的韌性,利用業余時間學習相關專業知識,歷時三年,成功考取了一級建造師證書,如今,他前進的腳步依然沒有停止,他就是公司工程管理部陳冠宇。
愛崗敬業 追求卓越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粒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最小的一顆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這是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雷鋒日記中的一段話,也是陳冠宇最喜歡的一句話,他把這句話當作自己做人的標準和工作的標準,他說:“無論我們在什么崗位上,做著什么樣的工作,都要發揮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公司做出應有的貢獻。”
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進入起重班組后,他知道自己作為一個“門外漢”,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去學習,才能像班組其他同事一樣,高效、安全完成車間安排的每一項起重任務。工作中,他遇到不懂的問題,便向身邊的師傅們請教,業余時間,他和同事們聊的最多的也是工作,并把大家日常工作中總結積累的一些操作經驗銘記于心,反復琢磨。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就可以熟練進行起吊工作,半年后,班組長便安排他開始帶班作業,負責整個2號輕鋼廠房的起重任務。
除了愛學習,他更吃苦。記得有一次,車間開展勞動競賽,每天“8對8“作業,他每天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3個月的時間里沒有休息過1天,心里裝的只有工作和責任。最終,他得到車間領導及班組同事的高度認可,擔任了裝焊制作二部起重組班組長。
剛剛擔任班組長,公司便迎來了“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的建設,他的班組負責港珠澳大橋板單元件及鋼塔單元件的吊裝工作,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質量要求嚴格,要求在制造過程中實現“三無”制造工藝——無損吊運、無損支撐、無損裝配。根據板單元吊裝過程中不得傷及母材的文件要求,工藝方案提出,采用在吊具及母材之間增加固定夾片的方式進行吊裝。然而在生產實際中,此方法相比從前,操作較為繁瑣,吊裝工效一度降低,勞動強度增加。在一段時間后,隨著吊裝量不斷增加,小組中有部分員工就來跟他反映,說能不能把這個環節忽略,提高我們的工作效率,陳冠宇毅然回絕,制定了操作規程就一定要執行,不能僅僅是因為繁瑣,影響到板單元的質量,那段時間里,他每天堅持在現場監督吊裝作業十幾個小時。
勤學上進 超越自我
有人說,學習是痛苦的。但他從來沒有這樣認為過,他覺得徜徉在知識的海洋里,是件快樂的事情。當身邊的同事們得知他正在考建造師的時候,便和他說,“你一個車間的班組長還去考什么建造師,班組長大小也是個‘官兒’,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是很好嗎?再說車間的生產任務這么忙,建造師又難考,你何必浪費自己的休息時間,去做一件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他說,“做好本職工作固然重要,但別人認為我做不到的事情,我就更要去做到,人這一輩子沒有重來的機會,認準了的事就一定要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只有這樣,青春才不會虛度,回首往事才不會后悔。
那段時間里,他白天帶領班組成員完成各項生產任務,下班后,認真學習,挑燈夜戰,面對枯燥的專業知識,他從來沒有退縮過。當別人在外面陪朋友看電影的時候,當別人在外面和朋友吃飯的時候,當別人在家舒服的看著電視,玩著手機的時候,他心里只有一件事情——學習,心里只有一個想法——進步。那三年時間,他把全部的業余時間放在了學習上,沒有陪他的女友看過一次電影,專門吃過一次飯。而女友的理解和支持,也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的信念。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三年努力,他最終成功考取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隨后他服從公司安排,調到工程管理部負責項目管理。
不畏困難 勇敢擔當
他負責的第一個項目是四川汶馬橋項目,當部門領導問他是留在公司內場還是去工地的時候,他想都沒有多想,毅然選擇了去工地。
當未婚妻得知他要長期在工地工作的消息時,哭了不止一次。
原來他們的婚期將近,而婚前的準備工作一件還沒有著落,他出差,無疑是要把大量的婚前工作留給雙方的父母和她。而這些陳冠宇并不是不知道,而他為公司,為了工作,他無悔他的選擇。他之所以選擇去工地,是覺得在工地更能學到真本領。
到了工地,他才知道想要把整個工地的生產組織協調好不是件簡單的事,而汶馬橋地處偏遠的山區,場地小,質量嚴,工期緊都給施工組織帶來了一定難度,對于一個剛剛接觸項目管理的他來講,可謂壓力巨大。
也許是壓力太大的原因,去了汶馬橋工地不久,他出現了水土不服的癥狀,渾身上下全是水泡狀的皰疹,還伴有低燒。未婚妻得知消息后很擔心,多次勸他和領導請假回武漢看病,但他毅然回絕,只在藥店買了一些藥膏搽了幾天,不想越來越嚴重,并出現了化膿,鄉村醫生和他說,至少要打3天消炎針,結果他只打了一天,就忙工作去了,如今他滿腿都是皰疹留下的傷疤,夏天都不再穿短褲了。
種種困難沒有壓倒他,他從最基礎的工作做起,學習記錄每個工種的日工作量,每道工序的需用時間,每個節段從上胎拼裝到涂裝完工報驗周期,分析和發現日常工作中可能發生的可控及不可控因素對施工造成的影響,根據業主及合同工期要求,結合現場實際情況合理制定生產計劃,在整個實施過程中協調好內、外部關系,各項工作井然有序進行。
在汶馬橋工地的一年多時間,他只回來武漢三次,一次是拍婚紗照,一次是領結婚證,另一次是辦婚禮,結婚過后沒幾天,便又去了工地。
他說:“他一直都很感謝他的妻子,感謝她所有的支持和理解。”
如今他依然堅守在工地,為公司發展貢獻著自己的青春力量,用愛崗敬業、勤學上進、勇敢擔當譜寫了一段無悔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