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被稱為“鳳凰展翅”的北京新機場工程工地,白恒宏已經駐守了2年多。從雜草橫生的“生地”到振翅欲飛的鳳凰,拔地而起的航站樓凝聚著他的辛勤汗水,更讓他心中充盈著滿滿的自豪感。
作為北京新機場旅客航站樓及綜合換乘中心(指廊)工程項目總承包部經理,白恒宏進入北京建工集團已有20年,從技術員、工長到預算、商務、項目經理,他參建的工程獲得過魯班獎、詹天佑獎以及國家優質工程等獎項。如今,他負責的北京新機場指廊工程,將成為他建筑生涯中又一個“里程碑”。
新機場上“一根針”
白恒宏是北京建工集團中挑大梁的項目經理,主持過朔黃發展大廈、谷泉會議中心等標志性工程。2016年初,北京建工集團中標北京新機場旅客航站樓及綜合換乘中心(指廊)工程,他受命擔任現場總指揮。
在新機場航站樓建設中,北京建工承建的5座指廊是“鳳凰”的“羽翼”,是未來旅客上下飛機必經且停留時間最長的候機區。5座指廊總長1829米,以航站樓中心為圓心,最遠端登機口距離不超過600米,步行不超過8分鐘。
“從安檢口到停機坪,指廊內的部分都歸我們建設。”白恒宏告訴記者,5座指廊建筑面積32萬平方米,是新機場分布區域最廣的工程。工程難點不僅在于技術本身,更在于組織管理。
2016年3月15日,白恒宏入駐只有荊棘雜草的新機場工地。這塊“生地”沒有任何可利用的設備設施,臨時水、電和物料運輸均需多方調配。工地上最多時有7000多名工人施工,合理安排好工序和保證吃住行就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管現場、管工人、管工程的白恒宏就是那根“針”。他帶頭吃泡面、住板房,值夜班、轉現場,將千斤重擔變為攻堅克難的勇氣。
2017年底,航站樓工程迎來封頂封圍的重要節點。彼時,指廊工程進度不容樂觀,受到霧霾等惡劣天氣影響,有效施工時間非常有限。
緊要關頭,必須沉得住氣!一個清晰的施工組織、管理、激勵策略在白恒宏腦海中形成——倒排工期,把月計劃分解成周計劃,再分解成日計劃,并加強生產、質量、安全檢查,每天晚上召開協調會,一一解決專業分包遇到的問題,落實進度。每隔一天,無人機航拍一次整體進度,及時調整資源配置。
在他的帶領下,歷經40多天的攻堅戰,讓屋面施工進度發生了驚人變化,2017年12月31日,“鋼鐵鳳凰”穿衣戴帽完成了功能性封圍封頂。
技術創新領頭人
以前,白恒宏建過住宅、寫字樓、大型公建,實戰經驗豐富。然而,航站樓工程不僅涉及民用建筑規范,還涉及鐵路系統、民航系統等規范。作為工程總包方,要吃透、搞定施工段地下地上的每一個角落。“干新機場工程相當于干10個普通工程。”白恒宏說。
在這里,需要從頭學起的東西特別多。登機廊橋與飛機的連接,旅客平面步道梯設置,拉索玻璃幕墻;5座指廊頂端各植入一座空中花園,供旅客候機時放松;指廊的空調部分需深化設計,把飛機的冷熱風空調系統引入候機樓,提高旅客的舒適感。
“挑戰最大的是中南指廊。”白恒宏指著施工圖告訴記者,新機場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地下有京雄高鐵、廊涿城際、新機場線、預留R4線在內的高鐵、地鐵將并行穿越而過,中南指廊下方需要為他們預留出隧道。
“在這里需要澆筑一道2米厚的混凝土墻。采用傳統工序,完成這道墻需要60天到90天,可留給我們的時間只有40天。要想按時完成,只有采用新工藝。”怎么澆筑?如何控制質量?采取哪種方法?為大體積混凝土施工,采用鋼制模板或木制模板都有明顯弊端。
經過反復論證,白恒宏帶領團隊最終采用了定型“木工字梁”整體模板,同時配合鋼木混合龍骨搭建結構骨架,利用傳感器技術收集各種參數控制混凝土質量。2016年11月28日,3條下穿隧道混凝土澆筑“一次成活”,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
新機場混凝土主體結構體量巨大,其中的鋼筋施工量同樣很大,以前鋼筋現場焊接靠人工,工人水平參差不齊,很難保證幾十萬條焊縫精度整齊劃一。這一次,他們果斷放棄傳統焊工現場焊接方式,采用自主研發的可調式鋼筋連接器,通過可調絲桿和定制套筒與預留接駁器、鋼筋套絲端頭的雙向連接,大大加快了梁柱接頭部位施工進度。這不僅避免了焊接高溫容易使鋼板變形,確保了施工質量,還將效率提高了1倍以上。
善始善終守門人
與新機場的其他工程相比,5座指廊場地分散,互不相接,沿航站樓巡查轉一圈需要走4公里。分散的場地對現場管理團隊的考驗不僅在于技術經驗,更在于體力。
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白恒宏圍繞混凝土主體結構封頂、鋼結構封頂、功能性封頂封圍等節點目標,組織開展勞動競賽,充分調動各專業分包、勞務班組和青年突擊隊的工作主動性,為把新機場建設成為精品工程、樣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潔工程打下了堅實基礎。
“現在還不到松口氣的時候,難度一點不小。”2018年,北京新機場的施工任務更加艱巨,白恒宏和他的團隊要完成機電安裝和精裝修,為工程早日進入整體調試和2019年新機場順利通航創造條件。
與工程前期以混凝土木工為主體的工人隊伍不同,內裝修機電安裝階段需各種專業公司陸續進場,有效調配水電、油漆、木工30多個工種的施工作業,管理壓力更加巨大。每一個插座怎么留,預留管線怎么排好,所有設施不能有棱角……這些細節非??简炇┕と藛T的細致周到。
“將來旅客是否感受到舒適與現階段施工緊密相關。”為保證工程不留遺憾,他們利用BIM技術,把問題盡量消化在施工之前。同時,白恒宏要求只要有工人施工,管理人員必須到場監督,并堅持每天現場巡查,隨時發現處理各專業工序交叉、新技術應用等各種問題。正是這種嚴防死守保證了工程質量一次檢驗合格率達到100%。
雨季將至,這幾天白恒宏正忙著在汛前把工地上的排水體系布置妥當。到時候,暢行無阻的屋面排水溝,將引導雨水有序定點排放。
今年年底是北京新機場航站樓內裝亮相的節點。工程漸入尾聲,白恒宏如今更珍惜在新機場工地的每一天。“以后很難有機會再碰到新機場這樣的工程?,F在每天去現場都有一種榮譽感、成就感。”(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記者 楊學聰)